吃粽子的味道或感受(香浓糯滑,端午滋味无限)

修改时间:2023-12-18 17:35:49

吃粽子的味道或感受

吃粽子的味道是一种独特的美食体验,充满了传统和情感。粽子的外部是粽叶,一种清香的植物叶子,散发出清新的草香。当你咬开粽子的外皮,会感受到一股香甜的糯米香气,糯米本身带有微微的甜味,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粽子的内馅多种多样,有肉粽、甜粽、咸粽等,每一种都有独特的风味。肉粽的内馅可能含有咸肉、香菇和其他调味料,带来浓厚的咸香。而甜粽则可能包含红豆、枣子、糖等,给人一种甜蜜的口感。吃粽子不仅是一种味觉享受,还承载着文化传统和回忆。它通常与端午节相关,是为了纪念屈原,这增添了一份特殊的意义。粽子的包裹方式和馅料也因地域和个人口味而异,使每个人的粽子体验都有所不同。总之,吃粽子是一次丰富的味觉和文化之旅,每一口都充满了美好的情感和回忆。

粽子的味道

端午还没到

粽子已经安排上了

和去年一样的两种

一种什么馅儿都不要的

一种咸蛋黄与肉的

母亲还包了蜜枣与豆豆合体的

想想,如今的粽子,口味都变多了

小时候只有两种味道的

纯糯米的和豆豆的

因为豆豆是自家种的不要钱

糯米也是自己种

后来慢慢有了蜜枣馅儿的

直到我参加工作了才有了肉粽和咸蛋黄肉粽

这也从另一种角度证明生活品质提高了

而我还吃过红薯馅儿的和红枣的

红薯的是同学家的

红枣的是学校食堂的

这两者都是白米粽

不像老家的一样是橙黄色的

吃起来也没有老家粽子的香味

一直不喜欢豆豆的,因为特别硬不好吃

但是现在母亲改良了就好吃了

小时候吃纯糯米的就蘸白糖吃

后来看过一个电视里面的女主人公蘸酱油吃

于是也试了一下

味道也不错

不过还是喜欢什么都不蘸的吃

家里人还是老口味

只有我一个人吃咸粽子

母亲都会单独给我分出来

小时候粽子包好可以吃一个月

现在就不会包那么多了

现在的粽子个头也没小时候的大

虽然不是很喜欢糯米食

但粽子还是挺喜欢的

每个端午节都很期待的

粽子的味道

#我在本地迎端午#

又是端午节了,过端午自然少不了吃粽子。如今的粽子就像街上的其它商品一样品种多到让人眼花缭乱,“吃撑了”的人们挖空心思别出心裁去挑选各种食材,希望能刺激人们的味蕾勾起人们的馋涎,可再怎么整对于已经尝遍百味的现代人也不会觉得有多新奇,就我来说,怀念的仍然是小时候家乡那种“灰水粽”的味道。

我们家乡这种灰水粽晶莹剔透

我的老家是传统的客家山区,我的儿童时代还处于改革开放前,那时城乡都很穷,由于农村生产率低下,全年能吃饱肚子都不容易。而端午节刚好处在青黄不接的五月初(农历),不少家庭到端午时节都差不多粮仓枯竭、米缸见底了,所以并不是每年每家每户过端午都能吃上粽子。

小时候我们家平常的日子是奶奶操持的,奶奶没读过书,但是对传统节日那种仪式还是挺在乎的。我记事是七十年代中后期,农村还在实行集体化大生产,爷爷奶奶都已年过六十的老人了。那个时候不管你身体多好,年过六十生产队就不要你上工,不上工就不记工分了。那时农村都是按工分分配口粮的。

看到这种灰水粽,就会忆起童年的味道

我们家八口人吃饭,只有我的父母亲开工记工分。闲赋在家的爷爷奶奶并没有多少可以发挥的空间,奶奶就在自留地里种点青菜,鸡鸭可以养,但不能多,多了会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爷爷就养了一头母猪,母猪每年能下两窝猪仔,以前农村养猪就是储蓄一点钱,是非常微利的。爷爷每天清晨还会去路边捡狗屎牛粪给生产队做肥料,肥料可以算工分的。但毕竟这些有机肥数量有限,而且还会有其他老人家跟爷爷比早起得早去捡,所以那种补贴也是很有限的,毕竟难比正常出工。所以那时候我们家由于工分少,生活更是拮据。

但奶奶总能攒下两升糯米过端午,节前几天就会去附近的山坡上採箬竹叶,箬竹叶宽大柔韧性好,是裹小粽子的上好原材料。採回来的叶子洗干净,裹粽子前用热水烫一下叶子更柔软且不容易开裂。

老家用来烧灰水的“沙惊”树

包粽子少不了“碱”,如今城里人包粽子基本用工业食用碱,而我们农村都是用自制的灰水。所谓“灰水”就是顾名思义用草木灰冲出来的“碱水”。农村可以用来烧灰水的植物很多,不同植物烧出来的灰水味道口感不同,口味因人而异,关键还是浓度的控制。我们家常用的灰水是一种叫“沙惊”的灌木,沙惊烧出来的灰水清香爽口没有涩味,是乡亲们用的最多的一种灰水。

节前两天,早上起来先把糯米淘干净,然后用灰水泡上一段时间,吃完早饭奶奶就开始裹粽子了。裹粽子一定要要绑紧,农村少绳子,裹箬竹叶的小粽子一般用稻杆,若是裹芒叶的大粽子就用竹篾绑。其实我们家乡那时候到七月节的时候才是大规模裹粽子的,七月农闲且刚收完早稻,最是粮草丰足的时候,所以家家户户都会裹大粽子。

乡村柴火煲粽子

煲粽子才是最考验人的,以前家乡人都用一种叫“石鞥”的铁锅煲粽子。煲粽子时间要很长,而且要小火慢煲,急火容易使糯米快速膨胀把包装叶撑破了。大粽子一般煲要十几个小时,小粽子也要五六个小时以上,通常都在房子外面用泥砖搭个简易土灶,用柴火先烧开了然后小火养着,锅里通常会放一些艾梗一起煲。细火慢煲下,灰水的碱味充分溶进糯米与艾梗和箬竹叶的清香交融在一起,待糯米变成饭,香味开始溢出,整个村子都弥漫着粽子的味道。

家乡的这种灰水粽是原汁原味的植物香味,味道浓郁又不激烈。尤其因为糯米融合了植物碱,糯米在严实的包裹下融为一体,完全无需添加剂,火功到位的粽子棕黄色晶莹剔透,吃起来爽口而不粘连,真的是爽而不腻。吃这粽子最好蘸红糖熬成的糖浆,那真是香甜无比,回味无穷!

大粽子

不能说现在食材丰富的粽子不如过去的土粽子,可让人终生难忘的还是儿时的味道。其实现在市面那种传统的粽子也不少,可就是吃不出记忆中的味道。时光如流物是人非,对于已至中年的我来说,如今过节,更多感觉过得是回忆,吃的是情怀。

又是一年端午时,可惜新冠犹存,人心未安,外敌环伺,世未太平。祈祷华夏终生安康,民族早日复兴,努力共创盛世!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