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糯米糍粑的机器(手把手教你糯米糍粑机器操作)

修改时间:2023-12-18 11:57:05

做糯米糍粑的机器

制作糯米糍粑的机器需要结合现代科技和传统制作方法。首先,一个智能化的糯米糍粑机器可以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确保每一步骤的精准度和效率。机器应该能够洗净、浸泡和蒸煮糯米,确保口感和质地。在混合糯米的过程中,机器需要均匀地搅拌,以确保每一粒糯米都能充分吸收水分。为了增加口感的层次,机器可以配备添加物料的功能,比如花生、红豆或椰丝。此外,一个自动成型的模块可以将搅拌好的糯米料自动分割成适当的大小,并成型成糍粑的形状。最后,机器需要一个高温烘烤或蒸汽熏煮的模块,确保糍粑在烹饪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实和有弹性。通过这样的机器,制作糯米糍粑将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保留传统美味。

一口“儿时的味道”!梅州这家手工糍粑寓意团圆,背后更有暖心故事

正月十一,恰逢蕉岭县广福镇圩日,广福市场罗秋萍店门前围满了顾客,大家都在等着购买新鲜出炉的糍粑。“圩上就罗秋萍一家卖糍粑,别的地方很难找到,味道很纯正,排队购买糍粑的情况时有发生。”广福镇宣传委员谢院新说。

早上8点半,罗秋萍与母亲田仕梅和往常一样在店门前打起了糍粑。抬锤、下捶、翻动熟糯米团、洗锤,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看似简单却需要重复上百次。在母亲的帮助指导下,罗秋萍锤起糍粑得心应手。“我们用的都是自己种的糯米,经过浸泡,高温蒸熟,连续锤打十分钟就可以了。”说着便将捶打后的糯米裹上蘸料拿出摊叫卖。

站在店门口排队的广西籍媳妇许女士第一时间买了6斤多糍粑。“我要把糍粑带到深圳给同事们吃,在外面我还没吃到过这么好吃的手工糍粑。”许女士说,她第一次吃广福糍粑就喜欢上了,每次回来都会过来买。自公共交通便利后,外地慕名而来的顾客也源源不断。“每逢圩日这糍粑才有得卖,我特意一早从蕉城赶过来买。”赖女士边说边把糍粑递给孩子吃。“广福糍粑有嚼劲,香中带甜,孩子喜欢吃。糍粑还是自己看着打的,吃着很放心。”

说起罗家糍粑的渊源,里面还有个动人的故事。罗秋萍幼时家境贫困,糍粑是她家过年时难得的“珍馐”。一家人一起做糍粑,有团团圆圆之意。随着日子越过越好,糍粑渐渐成为她记忆里最美好的一部分。直到她父亲病倒住院时想吃糍粑,她跑遍蕉城和广福圩都没买到,才找出尘封的石臼,与母亲一起重打糍粑。当时,多日未进食的父亲竟吃了小半碗,还连声夸赞她打的糍粑香甜。“听父亲的主治医生说糍粑可以补充能量,提高人体免疫力,我便在父亲生病的十来年里经常打糍粑给他吃”。罗秋萍说,父亲吃了糍粑后,心情舒畅,身体渐好。后来自己经常打糍粑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吃,获得一致好评,大家都说她打出来的糍粑比用机器制作出来的更有韧性,风味十足。在大家的支持、鼓励下,罗秋萍决心开店卖手工糍粑,至今已有7年多了。

据了解,广福糍粑主要由糯米制成,性温,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功效。因配用的蘸料是由炒好的黑白芝麻、花生米,加少量白糖混制而成的,所以还有补肝益肾作用。“这糍粑补中气,吃了对身体好,我和老伴经常买来吃,老伴今年也86岁了,吃了。”84岁的老顾客罗贵兰说,自己一家老小都很喜欢吃糍粑,罗秋萍店未卖糍粑时,自己就会和儿子一起打糍粑。儿孙们外出工作必带糍粑出去,今年春节返工行李箱装满了糍粑。85岁的黄百雄住在广福市场附近,经常过来购买糍粑。他说“这糍粑不会粘牙齿,很适合我这种老人家吃,吃了可以补充体力,散步走得更远。”

据谢院新介绍,罗秋萍自制的糍粑十分热销,所生产出来后都能卖完。“每逢圩日我都要用上百斤的糯米打糍粑,立秋时分300斤糯米都不够。”罗秋萍说:“我是潮汕嫁过来的媳妇,传承了蕉岭广福客家糍粑制作手艺就要将其推广出去。现在我家的广福糍粑已远销潮汕、深圳、广州等地,希望有机会把糍粑制作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我打算与儿子一起创建品牌,将广福糍粑做得更好、卖得更远。”

【全媒体记者】陈萍

【通讯员】廖静宜 林剑湧 汪敬淼

【作者】 陈萍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打糍粑成民俗“风景线”,糍粑机“上岗”轻松吃美味

  秋冬时节,正是“打糍粑、吃糍粑”的旺季。每每这时,“打糍粑”也成了南方许多地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然而,“打糍粑”是一件吃力活,劳动强度大,并且糍粑成品口感和品质不稳定。如今,专门用于糍粑制作的糍粑机器应运而生,让您能够轻松、便捷地吃上细腻柔软、绵软劲道、软糯香甜的美味糍粑。

每年农历十月左右,广西、贵州、四川、重庆、江西、湖南、福建等南方许多地方都有打糍粑、吃糍粑的习俗。可以说,打糍粑、吃糍粑是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具有浓厚的乡风民风。糍粑在传统的观念里,糍粑象征着团圆和美满,甚至更有着“无糍粑不成年”的说法。另外,又因糍粑口感香、甜、酥,软糯香甜、回味甘美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

  笔者了解到,糍粑制作十分讲究,要经过选糯米、淘洗、浸泡、蒸熟、捣杵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其中,捣杵工序也就是常说的“打糍粑”,是技术活,更是苦力活。据说,30斤糯米制作的糍粑,在“打糍粑”过程中,往往要4—6个人轮番上阵,忙活2-3个小时,并且“打糍粑”只选有力气的“壮劳力”,老人和小孩干不了这体力活。

  一直以来,打糍粑大都依靠年轻力壮的年轻人操作。手工捶打糍粑,看似简单,但每经一次泡、蒸、打、揉等工序,都考验技术。糍粑要趁热打,相互配合默契,把握好节奏,每次用力准确,不能乱打一通,否则直接影响糍粑成品的口感。毫无疑问,打糍粑虽说由来已久,甚至手工工艺还得到传承,手工糍粑有浓浓的香味和韧劲,但是传统工艺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手工打糍粑要求力度要大,速度要快、准,糯米团不停地轮番捶打,要保证均匀受力。而长时间打糍粑手臂势必会出现酸痛,稍有不慎手部还易磨出水泡;由于手工打糍粑大多使用木杵不停地捶打石臼里的糯米团,如若力度、准确度把握不好,木杵与石臼不间断地摩擦易产生木屑、石屑,或可能带入糯米团中,从而影响糍粑的口感和品质安全。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红利逐渐减弱,劳动成本不断上升,加之年轻力壮的人大多外出打工等因素的影响下,机器“打糍粑”代替手工打糍粑或是大势所趋。据悉,湖口县一村民发明了打糍粑机器,相比传统手工打糍粑,捶打速度快、效率高、用时短,干净又卫生,且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省时省力。原本多人要3小时的活,现在打糍粑机20分钟即可。

  近年来,在科技不断进步,以及下游行业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许多食品设备制造企业经历了从依赖国外技术,到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再到自主创新的过渡,如今食品工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和食品加工机械设备体系。现如今,诸如手摇糍粑机、自动糍粑机等加工设备应运而生,并在效率以及力度调控、温度控制、运行稳定和使用安全等方面实现优化升级。

  或许有人认为糍粑机不如手工打糍粑有浓厚的风俗韵味,但是在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红利逐渐减弱等大趋势下,机器打糍粑优势将逐渐凸显。而糍粑机器生产厂家更要持续进行技术攻关,并将时下先进智能科技融入其中,更好地模拟出手工打糍粑的力度、节奏和温度,进一步增进糍粑产品传统风味。另外,在设备研发时,还要增加安全性设计,带有感应功能,保证设备操作使用更安全。

相关文章
Top